Suzuki 2025 新車價目表 – SBS Tecnology 鈴木科研
Suzuki 2025 新車價目表 – SBS Tecnology 鈴木科研
Read MoreSuzuki 2025 新車價目表 – SBS Tecnology 鈴木科研
Read More2025 Vespa Primavera S150 煥新登場:經典與現代科技再一次完美融合
Read More新車查詢:燦基電單車行有限公司 Rebel 250 E-Clutch版:HK$ 51,800.Rebel 250S E-Clutch版:HK$ 54,800. 上次試騎Rebel 1100 MT和DCT兩個版本,今次輪到試騎細細佬Rebel 250 E-Clutch版本。在太平道燦基showroom內同場比較1100和250兩部車的感覺係,兩車坐姿相近但1100更開揚。250車身較輕,轉向把手較短,好適合女仔使用。 其實250和500呎吋相近,男仔可以考慮Rebel 500,因為當技術進步後,唔使咁快換車嘛。但係500冇DCT又冇E-Clutch,唔想人手轉波的話,新人便只能揀250。 配備了E-Clutch電子離合器的Rebel 250,左手一樣有極力子牛角,左腳一樣有波棍,完全可以做出正常轉波動作。精彩之處在於E-Clutch電子離合器可以在不用拉極力子牛角的情況下,做到靜止起步、轉高波或拖波。 停車時,唔做任何野都唔會死火。不過停車後記得要踩翻落去一波先再起步。如果用二波或以上波段起步,雖然都行到,都會損耗離合器片的壽命。同樣道理,當在手動模式時,如果波段過高的話,錶板會閃燈,在波段顯示側有向下箭咀閃動,提醒你應該轉低波。如果唔理會的話,雖然都行到車,但其實係吊緊極力子幫你爬升轉數。除左傷極力子之外,部車都會唔精神。所以雖然係自動波,但仍要有棍波的概念,部車先會開得精神。 每一次著車,E-Clutch便自動準備好。駕駛者只需要操作左腳以棍轉波,剩下的事情便可交由E-Clutch去完成。 E-Clutch 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感應器和執行器,在啟動、停止和換檔過程中自動操作離合器,除非需要,否則無需手動操作離合器桿。騎士左腳只需踢和踩轉波桿便可,系統可無縫管理「半離合器」接合。 這個操作帶來很高的街道優勢,非常適合走走停停的交通狀況。新手不同擔心在斜路起步會死火或放極力子太快而跑馬仔。在雨天駕駛時,電子離合器讓駕駛者專注於牽引力和制動,而非離合器調節,從而展現出非凡的駕馭體驗。新人減低了焦慮感,自然會更享受駕駛樂趣。 留意Rebel 250和CB650R兩者的E-Clutch系統有點不同,Rebel 250的系統是不能永久停用。但仍然可以在任何時間操作極力子牛角進行手動控制。當處於手動模式時,停車時左手記得要扣住極力子,否則會死火。在手動模式想轉回自動模式,系統會在空波時自動轉回自動模式,或者左手唔好扣極力子桿,過一陣間便會回復自動模式。 249cc水冷單缸引擎可提供26 PS馬力和2.2 kgm扭力,一波起步好有力度,二波起步表現都好正常。最chill的速度是80-100km/h與世無爭,自high巡航。雖然可以再提速,但細機器會比較操勞,不適宜長期高速行車。 雖然Rebel 250的輸出並不算強勁,但1490mm軸距和16吋直徑的輪圈,仍可提供穩定的直線行駛。Honda機器一向慳油,以WMTC模式計算,11公升油缸的理論續航距有380km。 同級最低的690mm 座高和E-Clutch版本只有174kg車重,即使在狹窄空間也能輕鬆駕馭和掉頭。新車的轉向把手有向前和向上移動,提升了掉頭和過彎時的操控性,也改良了人體工學設計。缺點是挺直的駕駛姿勢和有限的擋風能力,長途旅行較易感到疲倦。而窄路掉頭和低速彎道,其實還是街車的表現較佳。 在蜿蜒的道路上激情駕駛,需要頻密轉波保持轉數。這時候E-Clutch系統可以讓騎士採用完全手動的MT轉波模式,盡情展現個人技術。但在日常城市騎行時,又可以不用操作極力子轉波,展現了雙種人格。 廠方表示直徑41mm的正立前叉,彈簧和油壓阻尼率都經過優化,提升舒適性與路面循跡性能。雙筒式尾避震採用氣封式氮氣設計以穩定油壓阻尼力,彈簧也經過最佳化。所以車身在崎嶇路面仍能保持穩定,提供適合巡航的舒適駕駛感受。搭配直徑45mm的管狀鋼制尾搖臂,打造出簡潔有力的車尾。實際駕駛時表現稱職,避震表現幾firm,冇坐船感覺。掣動手感直接,第一口咬落隻碟的表現唔錯。S版座墊承托力不俗,一般行街實在找不出毛病。 雖然Honda DCT技術和E-Clutch技術都可以提供自動轉波功能,但兩者有著本質上的分別,當然是各有好處。問題是,放在Rebel 250身上,為何是E-Clutch而不是DCT呢? iBike認為答案是重量和造價。DCT結構較複雜,重量更多,成本也較高。以Rebel 250作為一臺入門車來說,不易消化以上三個原素。所以結構較簡單,重量更輕,成本也較低的E-Clutch系統,自然是Rebel 250實行自動波化的最佳選擇。
Read More從現代走向復古 – Suzuki GSX-8T街車和GSX-8TT復古賽車
Read MoreHonda Summer Rebel Series Test Ride Day 2025
Read More按此重溫試感受 上一次接觸Royal Enfield是2004年,當年試騎的感受仍然印象深刻。二十一年後的今天,香港有車行重新引入這位來自印度的品牌,我們也是時候重新認識這位老朋友了。 近二十年來,Royal Enfield經歷了重大變革。品牌把老式鑄鐵引擎升級為更可靠的單元結構引擎,大幅提升摩托車可靠性,成功吸引年輕騎士群。透過現代化生產體系與全球業務擴張,Royal Enfield相繼推出不同新型號,並建立多座新工廠與研發中心。 品牌沿襲經典英國工藝,但核心技術融合英倫基因與印度創新。自1950年代生產線遷至印度後,逐步引進機器人技術、雷射焊接及永續製造工藝。現今其生產技術完美結合傳統手工藝與前沿科技。新車的智慧科技應用包括LED頭燈組 + USB-C快充接口、防滑輔助離合器、智慧導航系統等。 要數Royal Enfield陣營中最暢銷的款式,一定是Classic 350。它絕對優勢領先銷售榜,只計2025年2月,單月銷售量即突破3萬臺。此外,Bullet 350和Hunter 350也同樣穩居熱門榜單。 Royal Enfield力獲得一眾Bollywood寶萊塢巨星加持,名人騎士陣容閃耀,包括:Shahid Kapoor、John Abraham、Nana Patekar等。除此之外,荷里活巨星Brad Pitt和南非板球傳奇Jonty Rhodes也是品牌忠實擁躉。說明Royal Enfield標誌性的復古風格與獨特引擎轟鳴聲,早已擄獲全球車迷的心。
Read MoreMonster Energy Yamaha MotoGP和Prima Pramac Yamaha MotoGP車隊為慶祝Yamaha Motor成立70週年,特在荷蘭站阿森TT賽道穿著節日盛裝,Yamaha MotoGP賽車將採用1999年YZF-R7標誌性的紅白配色。 Yamaha兩支MotoGP車隊齊聚一堂,共同亮相賽道,共同展示四輛MotoGP賽車以及標誌性的1999款YZF-R7賽車,這無疑是一個具有像徵意義的時刻。 兩支車隊使用相同的塗裝,合二為一,這不僅代表著共同的賽道自本,也體現了Yamaha自今年以來,共同發展的戰略:團結一致。 七十年來,Yamaha在各個級別的賽事中都取得了無數輝煌的成就。僅在世界公路賽車錦標賽中,Yamaha就斬獲了39個車手冠軍、37個車隊冠軍和7個車隊冠軍——這充分證明了Yamaha在世界舞台上持久的競爭力和創新精神。 然而,除了獎盃和冠軍之外,Yamaha最顯著的特質在於其對賽車的執著熱情和「挑戰精神」。 YAMAHA – 歷史事實與統計數據 雅馬哈首次亮相世界GP錦標賽:1961年雅馬哈首次贏得世界GP錦標賽:1963年(伊藤文雄;斯帕-弗朗科爾尚賽道;250cc組)雅馬哈首個世界冠軍:1964年(菲爾·里德;250cc組) 自1961年以來總勝場數:520場 MotoGP 125場500cc組120場350cc組63場250cc組165場125cc組47場 車手世界冠軍:39場 MotoGP 8場500cc組10場350cc組3場250cc組14場4場125cc組 製造商世界冠軍:37 5次MotoGP冠軍9次500cc組5次350cc組14次250cc組4次125cc組 車隊世界冠軍:7
Read MoreMV Agusta 80週年慶典開放日,引爆騎士熱情!
Read MoreKawasaki 新車價目及分期表 – 泰力摩托車中心
Read More